窮得只剩下線

壹週刊 (壹擋專政 A006, 2013.10.06)
自從2008年台灣有位牧師出版了《窮得只剩下錢》,自命清高的社會棟樑,個個爭相仿效,以這句話去揶揄以身家論身份的中產價值觀。
賺錢不對嗎?社會棟樑永遠都不會明白,在資本主義社會,要賺錢必先要有價值的貢獻。當然,有些價值,他們從來都不認同;例如投機者透過冒險致富,在社會棟樑眼中就是不可思議的一回事。無常的風險,對社會棟樑來說,應該由政府一力承擔。不,更正確一點應該說,社會棟樑相信,人世間所有不幸,都應該由社會去共同承擔。從這個偉大的理想衍生出來,就是社會安全網的概念。道德上,既然大家都是按上帝形象造的,我們就不可能安心地見到別人陷於不幸,卻袖手旁觀。功利的考慮,我們也不希望,有人因為物質上的貧困去搶掠別人財物,擾亂社會安寧的秩序。社會棟樑的濟世觀,其實是普世價值,政治正確。不過,矛盾是他們既深信自己的濟世觀在道德上和功利上都是最好的安排,但又不相信社會的自我組織和秩序,可以在互助互信的基礎上,透過家庭、族群和慈善等關係和機制,去為貧窮提供安全網。說到底,社會棟樑就是不相信別人有他們一般高的道德價值和操守。回到最根本的問題:在社會棟樑眼中,別人的行為全是出於利己,銅板另一邊的利他功能,並不可靠。有理由相信,這種心態反映了他們最深層次的價值,換句話說,社會棟樑才是貨真價實的利己主義信徒。
社會棟樑要以集權去編織一張最完美的安全網,取代家庭、族群,並以公帑去招安慈善機構,從此天下間的不幸,責任盡在大一統的政府官僚手上。現代政府官僚的設計,源於工業革命後新社會的科學發展觀。貫徹這種社會科學的工具主義,福利政策的首要任務,就是要定下可以量化的準則,也就是所謂的貧窮線。在香港,行之有效的方法,就是將別人的做法照辦煮碗,劃貧窮線也是一樣,人家怎樣劃,我們也怎樣去劃;要是出了什麼錯,只要將責任推卸到地球的另一邊,就推得一乾二淨。「為什麼不可以用世界準則?難道香港的窮人跟世界各地的窮人有分別?」社會棟樑如是問。本來,貧窮是一種主觀感覺。當物質不夠充裕,人就覺得自己貧窮。別的地方,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,許多人被千稅萬稅剝削到最後,剩下的儲蓄和資產不多,老來也是靠公家的退休金過活。香港人則相信親生仔不如近身錢,許多人沒有收入,但有積蓄。貧窮線只算收入不計財產,已經是不科學。再講,世界各地沒有幾個地方,有香港般慷慨的福利、免費的學校以及不計成本的公共醫療。如果貧窮線,是用來量度安全網的高低,總不可能不計算這些實在的好處吧。說到底,香港劃的貧窮線,是為了一個叫做相對貧窮的概念而起。何謂相對貧窮?憎人富貴厭人貧是也。最諷刺是,社會棟樑經常掛在口邊,說人生目標不只是錢;原來,他們是窮得只剩下線。
李兆富時事財經評論員,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。作者Facebook專頁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AppleSimon

壹週刊 (壹擋專政 A006, 2013.10.03)

 

自從2008年台灣有位牧師出版了《窮得只剩下錢》,自命清高的社會棟樑,個個爭相仿效,以這句話去揶揄以身家論身份的中產價值觀。

賺錢不對嗎?社會棟樑永遠都不會明白,在資本主義社會,要賺錢必先要有價值的貢獻。當然,有些價值,他們從來都不認同;例如投機者透過冒險致富,在社會棟樑眼中就是不可思議的一回事。無常的風險,對社會棟樑來說,應該由政府一力承擔。不,更正確一點應該說,社會棟樑相信,人世間所有不幸,都應該由社會去共同承擔。從這個偉大的理想衍生出來,就是社會安全網的概念。道德上,既然大家都是按上帝形象造的,我們就不可能安心地見到別人陷於不幸,卻袖手旁觀。功利的考慮,我們也不希望,有人因為物質上的貧困去搶掠別人財物,擾亂社會安寧的秩序。社會棟樑的濟世觀,其實是普世價值,政治正確。不過,矛盾是他們既深信自己的濟世觀在道德上和功利上都是最好的安排,但又不相信社會的自我組織和秩序,可以在互助互信的基礎上,透過家庭、族群和慈善等關係和機制,去為貧窮提供安全網。說到底,社會棟樑就是不相信別人有他們一般高的道德價值和操守。回到最根本的問題:在社會棟樑眼中,別人的行為全是出於利己,銅板另一邊的利他功能,並不可靠。有理由相信,這種心態反映了他們最深層次的價值,換句話說,社會棟樑才是貨真價實的利己主義信徒。

社會棟樑要以集權去編織一張最完美的安全網,取代家庭、族群,並以公帑去招安慈善機構,從此天下間的不幸,責任盡在大一統的政府官僚手上。現代政府官僚的設計,源於工業革命後新社會的科學發展觀。貫徹這種社會科學的工具主義,福利政策的首要任務,就是要定下可以量化的準則,也就是所謂的貧窮線。在香港,行之有效的方法,就是將別人的做法照辦煮碗,劃貧窮線也是一樣,人家怎樣劃,我們也怎樣去劃;要是出了什麼錯,只要將責任推卸到地球的另一邊,就推得一乾二淨。「為什麼不可以用世界準則?難道香港的窮人跟世界各地的窮人有分別?」社會棟樑如是問。本來,貧窮是一種主觀感覺。當物質不夠充裕,人就覺得自己貧窮。別的地方,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,許多人被千稅萬稅剝削到最後,剩下的儲蓄和資產不多,老來也是靠公家的退休金過活。香港人則相信親生仔不如近身錢,許多人沒有收入,但有積蓄。貧窮線只算收入不計財產,已經是不科學。再講,世界各地沒有幾個地方,有香港般慷慨的福利、免費的學校以及不計成本的公共醫療。如果貧窮線,是用來量度安全網的高低,總不可能不計算這些實在的好處吧。說到底,香港劃的貧窮線,是為了一個叫做相對貧窮的概念而起。何謂相對貧窮?憎人富貴厭人貧是也。最諷刺是,社會棟樑經常掛在口邊,說人生目標不只是錢;原來,他們是窮得只剩下線。

 

李兆富

時事財經評論員,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。作者Facebook專頁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AppleSimon

Facebook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