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國米與香港樓

香港商報 (2014.07.30, A09, 獅子山下)

筆者最近參加了一個國際會議,其中一位來自泰國的講者講到大米出口的問題。自泰國前總理英祿上場後,為爭取米農的支持,以高於市場的價格,向他們購買大米。米農可以賺得更多,當然舉腳支持。而英祿的如意算盤是,當國際市場的行情看俏時,把泰國政府手持的大米放售,再為泰國賺多筆外匯。當然,想像總是美好的。事實是,由於泰國政府實在持有太多大米,每次放售都會令國際市場的價格下挫,結果泰國政府的如意算盤沒有一次打得響。泰國政府的大米只好繼續積累,直至腐爛。

泰國政府蒙受巨大損失,自然不在話下,而其他行業也蒙受損失,看來是始料不及的。因為大米要地方儲存,所以政府就因利成便,進軍倉庫及儲存業。政府財雄勢大,其他競爭對手當然不能相提並論,結果他們只好紛紛退出市場。就這樣,倉庫及儲存業被政府弄得一蹶不振,大量工人因此失業。

不過,就算是被補貼的米農,情況也不是很好。政府的補貼不能無止境,尤其當政府都不能把大米賣到國際市場時,就只好停止補貼。本來習慣了被補貼的米農,突然間沒了補貼,當然怨聲載道。更不幸的是,他們可能以為政府會無止境地補貼下去,因而借貸添置更多人手或機械,結果蝕錢收場。

港樓市應及早撤辣

正如法國古典經濟學家巴斯克(FredericBastiat)所言,每一個政府政策都會有不同的後果。而其中有些後果是看得見,有些後果是看不見的。政府推行政策,往往只會把焦點放在看得見的後果上。但正正是看不見的後果,因為政府沒有計算在內,所以殺傷力更大。而最容易發生這種看不見後果的政策,每每是很多人支持的政策。筆者最自然想到的,肯定是嘗試為樓市降溫的辣招。

理論上,政府推出的特別印花稅、雙倍印花稅、買家印花稅等措施是為了減低炒家入市意欲,避免他們炒高熡價,令樓市變回用家主導的市場。不過事實是,以上的辣招只會打擊樓宇的供應,令賣家減少放盤。而香港人始終要地方住,當他們不能在市場上找到合適的單位購買,就只好退而求其次,租住單位。就結果而論,香港現時租盤極缺,租金價格亦不斷飛升,市民一樣叫苦連天。

其實未能置業,也不是什麼大事。相比起置業,我相信年輕人更想盡早搬出來,自己獨立生活。本來自己租個單位,或者跟朋友合租都是不錯的選擇,但在政府的辣招打擊下,租金狂飆,反而令年輕人更沒有辦法搬出來自住。政府推出辣招的目的,本來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為了回應年輕人的訴求,但現在年輕人的怨氣一樣得不到紓緩,政府達不到原來的目的,卻令樓市變成一池死水,這大概是始料不及的。

一個政府要做的,其實就是制訂規則讓人跟從,之後讓市場自由發展。政府插手干預市場,只會排擠市場上有實力的人,強迫他們離開,轉投其他未能盡展所長的事業,甚或失業。雖然,現時香港樓市情況沒有像泰國大米業般慘重,但要是政府繼續「加辣」,後果肯定不堪設想。為了香港的未來,政府還是早點撤招為妙。

獅子山學會助理政策研究員羅繼堯

Facebook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