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工食品怎出蠱惑

信報 (2014.09.10, B12, 經管智慧)

2010年,我曾經到華盛頓參加智庫MBA課程,印象最深刻的,是同組一位來自上海的同學對我講的一番說話。

當時,大陸剛爆出無良商人製造地溝油牟利,我開玩笑跟上海同學說:「來美國吃不到地溝油,不太習慣吧?」他不假思索的反擊:「你別囂張,我跟你打賭什麼都得,香港也一定有地溝油,利潤太大了!」不約而同,同年到馬來西亞出席會議,和幾個國內學者談起國內有什麼生意好搞,社科院的M教授也即時回應:「做地溝油,穩賺的!」

地溝油毛利高達幾倍

大陸媒體對地溝油的利潤有多個說法,毛利50%至300%不等,不過一定比正規食用油約10%高出許多,所以才吸引許多人鋌而走險。我的工作是研究經濟以及人類行為,經過多位大陸學者朋友的警告,早知地溝油無處不在,防不勝防,惟有調整心態,因而有以下結論:

1. 港台最近的地溝油風波,根本不用覺得稀奇,我反而奇怪,為什麼要經過四年時間,事件才曝光;2. 利潤如此巨大,鑑別又困難,我不認為政府監管能夠杜絕;想探討的,反而是地溝油現象是否只在大中華地區發生,因為常識告訴我,只要利潤夠大,奸商哪裏都有,沒理由只有中國人才做;3. 雖然防不勝防,但我相信應用常識盡量避開,還是可以的。

搞爛再合成添加調味

目前,揭露使用地溝油只出現在大中華地區,我們當然不能假定同樣事情也發生在其他地方。不過,西方例如美國大規模生產的加工食品(processedfood),當中加入大量糖分和添加劑早已被批評為美國癡肥問題的元兇。從1986年到2000年,癡肥人士由5% 增加四倍到20%,至2007 年的26.6%,屢屢被傳媒以「危機」、「疫症」來形容,黑人的癡肥問題尤其嚴重。加工食品被評為肥胖元兇,其中一個理由,是其過量的糖分使體內脂肪永遠不被消耗之餘,亦令細胞膜異變,增加了脂肪細胞容量,令每一個細胞可儲存更多脂肪,因此肥胖人士可以超出自然的局限,體重可「屢創新高」。只要在外國生活過一段日子的讀者都可能留意到,外國食物的價錢可以長期穩定,某程度是以犧牲質素、將貨就價達成的。

本港有一些食品例如餃子、肉餅和低價火腿,擺明車馬是免治肉製品,品質如何大家應心裏有數,不過新鮮食品如雞、魚、豬、牛等,例如在酒樓訂一隻完整的白切雞,雞可以雪藏的,卻很難是假的,因為中國人食也要看到食物的形態。但在外國食飯,許多食物都是先搞爛再加工,別說漢堡、肉丸等,就算是Caesar Salad加的那塊「雞胸肉」也是合成的。好端端一塊肉為何要搞爛再合成?原料的品質如何,你懂的!講到尾就是要降低成本,但合成食品沒有天然材料的肉味香味,難以進口,製造商於是加進大量糖分添加劑調味。如此,連鎖快餐店和超市的雪藏加工食品價錢雖然可以被壓低,但只要想進食一些能看得見形態的食品,例如一塊西冷牛扒,甚至簡單如雞翼,這十年八年,價錢都是以倍數上升。當地的營養師朋友跟我說,她的癡肥病人不是不想放棄進食加工食品,而是新鮮食品實在太貴,他們負擔不起!因此,美國的窮人往往亦是癡肥人士,肥胖和貧窮可以是惡性循環。

在食物做手腳,犧牲質素令價格穩定謀取利潤,不單止大中華現象,不過大家可以說,洋人做起來還是有taste一點,令客仔癡肥,總比地溝油令人生癌好聽吧。至於我,自從被國內學者「警告」過後,我總盡量點看得見形態的食品,多油、搞爛再做的食物盡量少碰,避得多少得多少吧!

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info@lionrockinstitute.org

王弼

Facebook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