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如學英國人光榮撤退

信報 (2014.10.22, B14, 經管智慧)

拿破崙曾有名言:「上帝永遠站在大炮多的一方。」執筆之時,學生代表和政府的會談仍未進行。許多朋友都有良好意願,希望會談有建設性,會和平解決目前僵局。不過會談的結果會如何,其實不難預測,結局來來去去只有兩三個可能性。

會談要有建設性,首先雙方手中的籌碼最為重要。有人認為,爭取政治權利可以和平手段解決,並引聖雄甘地作例子,在印度發動不合作運動,成功迫使英國放棄印度的統治,這可能是佔中三子最初以愛與和平口號作號召的意念。但事情發展至此,有激進派開始質疑僅僅仿效甘地的和平手段能否爭取成功普選,因為甘地的對手是英國紳士,佔中支持者對手卻是中共,期待中共對待香港人有如英國殖民者對印度人是不切實際的。

這樣的看法,有很大的市場,某些專欄作家天天寫英國好也就是賣這個觀點,卻實在太看得起英國人了。沒錯,英國人手段是高明些,主要是因有自知之明,知所進退。英國放棄統治印度的原因明顯不過,不是受聖雄甘地感動,而是兩次世界大戰令英國破產,不可能再維繫日不落的帝國。不許印度獨立,最後只有一個結果,就是如果聖雄甘地的和平手段不成功,取而代之的,極可能是現代方式的恐怖主義隨處放炸彈或叛軍的興起。打仗打得一窮二白的英國,還有能力維繫這片東方廣大的領地嗎?如果不能,甘地也許提供一個極好的下台階,讓英國人能光榮的撤退,不用流血,更令以後的遺民朝思暮想從前的主子如何高尚偉大(亦可以解讀為埋炸彈),不好嗎?不要忘記,大英帝國如日方中之時,對付印度暴亂亦不知開了多少槍殺了多少人,英國人不以武力對付甘地,不能也,非不為也。

實際話事人非梁振英林鄭

以此引伸香港,大家一定明白,香港政改的實際話事人,肯定不是林鄭甚至梁振英,他們的角色比較像我們打電話投訴寬頻慢的接線生一樣,罵他們或叫他們下台只是發洩而已,對事件完全沒有任何幫助。

政改實際話事人中共,有別二戰後的大英帝國,他們的實力比中英談判時強多了。如果英國紳士在19 世紀國力巔峰之時都向印度人開槍,今時今日縱使人類好像文明了,不會動不動就開槍,但實力與日俱增的中共會像破產的英國人退讓嗎?要退讓的,是否應該是曠日持久,頹勢已露,而且旺角(甚至在金鐘一部分)佔領區已遭某些人滲透,不能統一號令的學生要考慮的事情呢?

要退的話,怎樣退?與政府會面的學生,我認為比較能掌握金鐘海富佔領區的大部分示威者,他們明顯跟旺角的佔領者有很大的區別。如果學生領袖真的不能對旺角佔領者所做的有影響力,是否應清澄他們的行動與金鐘無關呢?

旺角的訴求和金鐘的訴求是否一致呢?

學生如果堅持要求以干諾道換取公民廣場這單一要求,其他政改的要求交由立法會議員在議會以不合作運動爭取,他們則在公民廣場外聲援,是否能成為學生見好就收的下台階,令運動最終轉化為一個不影響市民、保持了特區最可貴的法治精神、爭取到國際注視、和政治爭拗文明地在議會解決的和平事件?

以路換地,如此卑微的要求,如果特區政府都不肯,是否表明挾持人民、用民生作籌碼的是政府,而不是金鐘的佔領者?

成功的談判,有賴知己知彼,知所進退,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仍能獲取不合比例的高回報,就是成功。如果學生能學英國人,政制往好的方向一步步發展,還是有可能的。

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info@lionrockinstitute.org

王弼

Facebook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