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生出路終靠自己

香港商報 (2014.11.04, A02, 獅子山下)

政府的「怪獸家長」式管治作風沒完沒了,當局認為大學生過多,導致出現畢業後人浮於事的現象,因此建議限制學位增長,又指這是消極的做法,還應用較積極的做法,為學生拓展新就業領域,提供更多課程選擇。

90年代,香港大學學位僅14500個,當年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比例與今日差天共地,大學生是天之驕子,尤其金融、銀行和電腦業,均需要大量高學歷人手,畢業即可找到高薪厚職。及後香港經濟轉型,大學畢業生渴市,政府開始進行「文憑量化寬鬆」,大學數目和本科學位均陸續增加,私立大學以及研究院亦不斷擴張。

截至前年底,香港勞動人口的大學生比率為26.2%,比起鄰近先進國家和地區其實不算高,但事實是今日的大學生已非求職保證。在文憑貶值的實際環境下,年輕人若有意修讀冷門課程,亦會權衡利害。不過,現在的大學生不但具批判思考的能力,亦有充分知識和資訊,再權衡個人能力及興趣,就能事半功倍,選到最適合自己的科目和文憑,發展個人事業。

如果事事向北望,連本地學府開辦什麼課程,都要先研究內地未來的經濟發展,開辦內地需要的行業相關學科,那萬一該行業在內地的行情或前景有變,香港的畢業生豈非無用武之地,甚至淪為失業大軍?政府豈可以像怪獸家長般,限制高等學府培訓人才的方向和範疇?

入讀大學是人生重要的一個環節,青年人理應審慎地選科,當中的一番功夫和取捨,亦是學習的一部分。但怪獸政府卻為了保護大學畢業生,拍心口為他們安排鋪路、甚至「找定份工」,其實只不過是將錯誤期望延續,難道到時一出現逆轉,政府又出手「湊仔」,幫他們轉行?

獅子山學會政策研究員、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

Facebook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