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反對填海」焦點錯誤?

信報/2018-10-20/白仲祺(獅子山學會營運總監)

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:「It is the mark of an educated mind to be able to entertain a thought without accepting it.」這金句很多人都知,但甚少人真正明白。大部分人將注意力集中在「entertain」一詞,無論正反雙方的理據,都在腦中思考辯論一番。這當然重要,但我認為更關鍵的反而是「without accepting」這一句。

政府官僚精英集合,大家都清楚不過,作為中央管理的專家,他們比起設計大型工程,更專精於設計一些詞語,特別是一些包含豐富想像力的形容詞。例如「高鐵」,高,除了高速,亦代表高深,兼有站在道德高地的感覺。若你說「反對高鐵」,聽起來不就代表你低一些嗎?可是,只須用數分鐘Google一下,會發現高鐵香港段最高速度不過每小時200公里,就算60年代的子彈火車,也不只這個速度,意味香港花數百億元建一個比60年代科技更落後的鐵路。可是,反對的人已「accept」了政府所改的名稱,繼續重複叫高鐵,而非更貼切的「中速鐵路」。

精心起名含深意
數天前,有團體發起遊行反對政府大型填海。我看到他們有一條橫額,寫着「反對東大嶼都會計劃」,又是接受了政府精心設計的計劃名稱。很多人聽到「明日大嶼」,心裏不贊同,但看看其論點,便明白他們都不知自己反對什麼,被政府牽着鼻子走。

你是「反對填海」嗎?如果政府指着你反問:你家住的大廈,不就蓋在填海得出來的土地上?又或林鄭說,很多先進城市如東京、倫敦,整個地區不又是填出來的?你又怎回答?陶傑也問,為何以往新市鎮大型填海甚少人反對,但今天政府反而要硬推?政府將整個議題圍繞「填海」兩個字,你明白箇中用意了嗎?會否有人極力支持填海,但完全反對「明日大嶼」?今天在香港說「明日」,往往令大部分人有毛骨悚然之感,不要展望將來,因我們連今天都顧不上。

數天前,將軍澳不論鐵路以至隧道均大擠塞,當區居民彷彿被困孤島,我不禁要說:「今日將軍,明日大嶼。」政府興建新市鎮已有一個又一個失敗例子,如天水圍、東涌、將軍澳,有誰還相信重複相同方法不會得出相同結果?須大幅填海的理據,當然是香港「不夠地」。一個有60至70%土地未發展的城市,究竟是不夠地,抑或是土地被單一擁有人壟斷,導致分配極不公義?

探討人工島作用
其實整個討論應該集中,不是支持或反對填海,而是究竟人工島是用來做什麼。島上蓋的住宅是給誰住?按香港人口推算,在大約20年內人口將見頂。人工島,現時推算要花15年興建,但看政府超支超時的慣性,最後耗上20年並不出奇。當偉大的人工島落成後,香港人口卻已見頂並開始萎縮。

當然,林鄭當特首就算能首度服務滿10年任期,人工島未起好前她早已卸甲歸田。相信特首幻想在廿多年後人工島建成時,能站出來為此偉大計劃說句成功爭取,作為一個中央計劃者這肯定是最崇高的理想。但特首別忘記庫房裏的萬億究竟屬於誰人。「一國兩制」,從來都是以祖國的利益行頭。香港獨立的庫房必定要謹守,預防國家有難時發揮救援作用。

庫房資金雖源自納稅人,但被充公後可由政府任意擺布,但政府上上下下的公務員,退休後依靠的長俸多達8000億元,亦是提取自同一庫房。特首就算為了自己的崇高理想,也別忘記亂用花光前,其決定會影響這班同僚能否安享晚年。

Facebook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