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療券視光服務為何封頂?

商報/2019-03-20/吳健華 (獅子山學會項目主任)

政府表示在長者醫療券計劃下,由視光師申報的金額不但極高,而且宗數亦「不成比例地多」,因此要「封頂」,長者兩年內不可用多過2000元在視光服務上。

視光師是否被「污名化」,真的很難說,說到底樹大有枯枝,有人哄長者買超貴眼鏡花光醫療券一點不稀奇,但相信也不是所有個案都一樣,畢竟人老精鬼老靈,有多少長者利用香港比不少國家好的醫療福利,身體不適時情願花時間到公立醫院或門診排隊,卻將每年2000元的醫療券用在其他地方,對此政府又有多少數據?只把問題歸咎於其中一方,又是否真的公平?

那為什麼政府今次要找視光師「開刀」?其實在政府網頁內列明醫療券是用來「讓長者選擇最切合他們需要的私營醫療服務,包括預防性護理服務,藉以輔助現有的公營醫療服務」便可見端倪。我嘗試歸納作兩個原因。

一、政府現在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?就是公立醫院醫護人員人手少但病人多的問題。正如上文所言,長者少用了醫療券去看私家醫生,而繼續湧到收費便宜、取藥分量又多的公院,政府苦無辦法在短時間內有效地分流病人,唯有「迫」長者只能將醫療券用多些在私營醫療上,企圖藉此可以減少公院病人人數,紓緩一下公院醫護人員的壓力。

二、視光師和香港醫生「搶生意」。醫療券最主要目的是想長者多些光顧私家診所,香港去年在醫療券的開支為42億元,但地位比擁有藥物專業知識的藥劑師還低的視光師,卻硬是分了7.6億元,政府指是「不成比例地多」,說白了,就是西醫、中醫、牙醫、眼科醫生相對地少了生意。有人問為何不動中醫或限制購買中藥金額,聰明的讀者,你懂的。

然而,對於公院醫護人員人手不足的問題,我認為除非政府願意取消所有針對外地醫生的門檻,引入多些在外地畢業的醫護人員,否則在病人繼續增多的情況下,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。

其實真的很諷刺,港大和中大都是用英制的醫學教育系統去培訓醫生,在此兩所大學畢業的醫生,如果持有外國醫學院的證書,是可以在港執業,更會將那些資格公開給人知道,來證明自己是具備國際醫療水平,那為什麼另一個懂說廣東話、持有同樣外國醫學院證書的香港人,只因不是在香港讀醫,便不准在港行醫?香港有不少醫生當年也是只有外國醫學院畢業資格便回港執業,是否也應該出來提議給外地醫生來港免試執業?

Facebook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